發(fā)生爆炸時如何自保?
2016-12-14 16:16:19 來源 : 網(wǎng)絡一、一般爆炸事故會造成哪些傷害呢?
1.爆燒傷
爆燒傷實質上是燒傷和沖擊傷的復合傷,發(fā)生在距爆炸中心1 至2 米范圍內,由爆炸時產(chǎn)生的高溫氣體和火焰造成。嚴重程度取決于燒傷的程度。
2.爆碎傷
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體或由于人體靠近爆炸中心,造成人體組織破裂、內臟破裂、肢體破裂、血肉橫飛,失去完整形態(tài)。還有一些是由于爆炸物穿透體腔,形成穿通傷,導致大出血、骨折。
3.爆震傷
又稱為沖擊傷,距爆炸中心0.5~1.0 米以外受傷,是爆炸傷害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損傷。受傷原理: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間產(chǎn)生高速高壓,形成沖擊波,作用于人體生成沖擊傷。
沖擊波比正常大氣壓大若干倍,作用人體造成全身多個器官損傷,同時又因高速氣流形成的動壓,使人跌倒受傷,甚至肢體斷離。
二、爆炸事故一旦發(fā)生,該如何保護自己?
1.趕緊“趴下”最正確
在爆炸發(fā)生時,也就是“轟”的一聲后,先別著急跑,因為爆炸很可能不止一次,如果在未確定安全區(qū)域前盲目奔跑的話,很可能會被第二次爆炸傷及。所以甭管怎樣,自救的第一步就是“趴下”——保持身體伏低不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爆炸所帶來的傷害,還可以防止吸入過多有毒煙霧。
2.選擇正確接觸方式
當爆炸發(fā)生時,應選擇呆在開闊空間里而不是密閉空間里;要盡量擴大爆炸安全距離,減少與爆炸物直接接觸的頻率和時間。
3.尋找防護物做好人身防護措施
首先,應選擇能夠有效阻擋、反射或者吸收爆炸沖擊波的掩體,如躲藏在土圍墻、建筑物、汽車、家具等物體背后,可以適當減小安全距離的具體數(shù)值。但是, 必須躲開這些物體最薄弱的部位,防止破片沖擊帶來的傷害。
其次,做好人身肢體防護,如帶安全帽、穿防爆衣等保護可能致命的關鍵部位。
4.有效利用爆炸可能產(chǎn)生的缺口效應
一般在建筑防爆當中, 我們將建筑物結構強度相對于其他單元較弱的建筑單元稱為缺口。缺口效應是指建筑結構強度最為薄弱的地方即缺口部位, 此時此處的沖擊波壓力要遠遠大于周圍其他地方,如果人體、重要儀器設備處在缺口部位, 就會受到嚴重傷害或損害。在爆炸發(fā)生時盡量遠離門窗、管道口、溝渠的前后及其附近,減少沖擊波帶來的傷害。
新聞稿件歡迎直接聯(lián)系:QQ 34004818 微信公眾號:cpsjyzb
我要評論
0 條評論
- 還沒有人評論過,趕快搶沙發(fā)吧!
熱點榜
最新專題
更多-
-
科技助警,干貨滿載:第八屆警用無人機論壇亮點紛呈!
第八屆警用無人機創(chuàng)新 [ 詳情 ]
- 回顧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07-10
- 專題:回顧2022世界無人機大會 01-13